钢琴艺术的体裁与形式
前奏曲(Prelude)

前奏曲是一种小型的器乐曲。
在15世纪,他是键盘乐器的第一种独立体裁,所
以即兴、快速、短小成了前奏曲的基本特点。到18世纪,前奏曲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带有即兴性质的的小型器乐曲。很多作曲家分辨创作了不同时期的钢琴前奏曲。
比如《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浓雾》《月照楼台》

托卡塔(Toccata)

托卡塔愿意为“触技曲”也就是”触键技术曲“,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北部,是在前奏曲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种最适合表现键盘乐汇到体裁,它一般速度较快、节奏均匀,具有炫技性,可以展示出演奏者手指的灵活。1590年,其标志为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特点是无穷动式托卡塔。

变奏曲(Variation)

变奏曲愿意为”主题的演变“起源于西班牙,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体裁之一,在文艺复兴就已经流行,变奏曲是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将乐曲的主题不断加以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奏“。变奏的次数不固定,可以变奏任意多次。
著名的有《哥德堡变奏曲》

舞曲(Dance music)

舞曲是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由于时代、民族特点和功能、用途的不同而有多种类型。一般舞曲都具有特性鲜明的节奏,某种典型的节奏型贯穿始终。这种典型的节奏型真是区别各种舞曲的最重要的标志。
巴洛克时期有多种舞曲:小步舞曲、布列舞曲、加沃特舞曲、波洛乃兹舞曲、帕斯比叶舞曲、穆塞特舞曲、阿尔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吉格舞曲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自特点

阿尔曼德(Allemande)

阿尔曼德原意为“日耳曼风格的”这是一种四拍子的舞蹈,速度较慢,端庄而稳重。它起源于德国,17,17世纪的作曲家将它作为组曲的第一个乐章或前奏曲之后,通常为两段体,阿尔曼德常用来作为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第一首

库朗特(Courante)

库朗特原意为”奔跑“,17世纪流传于法国,后传入意大利,一般以弱起及紧随其后
的同音反复为特征。在这种乐曲中,常常是一连串的均等时值的疾驰。意大利式库朗特快速而热烈,采用单三拍子。法国式库朗特中速,是一种以节拍和节奏的交错为趣味的舞蹈。库朗特常用于作为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第二首。

萨拉班德(Sarabande)

原意为”神圣的进行“,特点:速度缓慢、氛围庄重,甚至有几分悲伤,加上华彩的装饰,让人感到为某种理想做出牺牲的悲壮。常用于作为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第三首。

小步舞曲(Minuet)

原为地方乡村舞蹈,后经路易十四提倡而在宫廷中盛行,特点:浪漫色彩的、具有温良、典雅气氛的宫廷舞蹈,强调每拍都稳重的三拍子舞曲,尽显贵族气派。舞曲较为清雅舒缓,旋律柔和,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中有很多的小步舞曲,古典时期,常用于奏鸣曲或其他形式作品中,成为标准的第三乐章,直到贝多芬后用谐谑曲取代了它。 也常用来作为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第四首重任选舞曲的一首。

布列(Bourree)

布列原先是农民舞蹈时用的一种轻快的两拍子法国舞曲,常弱起进入。特点是情绪爽朗活泼,并且带有诙谐的意味,具有动力性的风格,常用于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第四首任选舞曲中的一首。

加沃特(Gavotte)

源自法国,带有做作意味的优雅和潇洒,有时也带有一些田园情趣。这是中速四拍子的舞蹈,起句由第三拍进入,特点是速度较快,旋律流畅,常用作为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第四首任选舞曲中的一首。

帕斯比叶(Passpied)

八三拍或八六拍的活泼舞曲,常用来作为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第四首任选舞曲中的一首

穆赛特(Musette)

常带有低音,使人联想到风笛的演奏。/常用于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第四首任选舞曲中的一首。

吉格(Gigue)

常采用复二拍子或三拍子,速度欢快,情绪活泼、热烈。常用于巴洛克时期古组曲的最后一首。

进行曲(March)

用于16世纪战乐,陆续出现更多的婚礼、丧礼、凯旋、庆典中,用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点决心。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著名作品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

圆舞曲(Waltz)

多为舒缓的三拍子,与小步舞同属一类。最初群众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明间舞,不能与高贵典雅的小步舞曲相比,后来经过韦伯,舒伯特创作运用,使其旋律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它才具有近代圆舞曲的风格,著名作品有肖邦创作的15首、勃拉姆斯创作的17首等

玛祖卡(Mazurka)

原为双人集体舞,滑步旋转的舞蹈、具有热烈、奔放、重音强烈、引人入胜的特点。它采用中速至快速的三拍子,在第二或第三拍上出现节奏重音。音乐情绪分为两种,第一个是明朗、欢快的,另一种是伤感、抑郁的。肖邦、格林卡、柴可夫斯基、巴拉基列夫、普罗科菲叶夫、等等作曲家军创作过玛祖卡舞曲,肖邦的58首玛祖卡被称为波兰的民族之魂

波洛乃兹(Polonaise)

又名波兰舞曲。和玛祖卡一样,也是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卡流行于乡村,而波洛乃兹流行于宫廷。特点:节奏庄重、中速、三拍子。常用于贵族们的节日庆典,或者婚礼之类的场合。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都写过,肖邦创作了20首波洛乃兹舞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英雄凯旋的音乐形象和爱国精神而闻名于世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波希米亚,后传于欧洲和美国,波尔卡一词原指一只脚与另一只脚飞快的交替,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特点:曲调明快,轻巧而热情,节奏鲜明,强音往往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森林波尔卡》《意大利波尔卡》

赋格(Fugue)

赋格十分像键盘乐器上的小合唱。通常有三四个声部,主题一般比较短小,以无伴奏形式在一个声部呈现,然后再另一个声部作答。主题在各个声部都出现一次时,就形成了一个乐段,叫呈现部。在呈现部主题再一次出现之前的链接乐段,叫插入部。到了赋格的结尾乐段,主题必须要再现一次。赋格是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往往要求作曲家以最小量的元素来达到最大量的变化。巴赫的赋格犹如音响构筑的宏伟壮丽的哥特式教堂,被人称为”音乐的建筑“。

谐谑曲(Scherzo)

这是一种节奏活泼、速度较快的三拍子乐曲。”谐谑“是指用音乐来表现诙谐、幽默的情趣,通常采用复三段体结构,对比的中段为如歌的行板。贝多芬最早用谐谑曲乐章取代钢琴奏鸣曲调小步舞曲乐章。并且重新注入了富有激情的戏剧性内容。在此基础上,肖邦又对这一体裁做出重大发展,他不仅将谐谑曲从钢琴奏鸣曲中真正独立出来,而且大大扩展其形式,开拓了空间,以容纳格外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内容。
肖邦的4首谐谑曲依然保留了具有鲜明对比性的三段体结构和三拍子的原始特点,速度都是飞奔疾驰,气势恢宏。

幻想曲(Fantasia)

这是一种形式自由、乐思浮想联翩的器乐曲。16、17世纪的幻想曲多用复调模仿收费自由发展。其后,幻想曲常作为结构严谨的赋格曲和奏鸣曲的前奏,与其后部分形成对比。
比如巴赫《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莫扎特的《C小调幻想曲》。此外也作为独立的器乐曲。还有随想曲的特点,如莫扎特《D小调钢琴幻想曲》《C小调钢琴幻想曲》、贝多芬的《G小调钢琴幻想曲》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肖邦、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钢琴曲常常表现了如梦的意境。

练习曲(Etude)

这是专门为训练某方面的演奏技巧而设计的乐曲。它有两种类型:纯属技巧训练的传统练习曲,和有明确的技术课题又有鲜明艺术形象的音乐会练习曲。车尔尼的599、849、299、740等是前者的代表作。肖邦的练习曲,不仅挖掘了钢琴乐器本身的表现力与潜力,而且也激发了钢琴家手指的最大潜能。《革命练习曲》《黑键练习曲》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肖邦练习曲是钢琴练习曲史上的里程碑,它极大的影响了肖邦同时代及后世的作曲家如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和德彪西等

奏鸣曲(Sonata)

这是一种由三到四个独立乐章构成的大型器乐曲。其第一乐章由奏鸣曲式构成,为快板乐章;第二乐章为舒缓的慢板乐章;第三乐章通常为中速的舞曲;第四乐章常用快速的回旋曲。其中第三乐章常常可以省略。
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分呈现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
呈现部主要由主部和副部两部分构成,它们在情绪上形成对比。
奏鸣曲式古典主义时期钢琴曲创作的主要体裁。
海顿写了62首,莫扎特写了18首,贝多芬写了32首
浪漫主义时期和以后的作家都写了不同风格奏鸣曲,小奏鸣曲(Sonatina)指比较短小、技术不很复杂的奏鸣曲

回旋曲(Rondo)

这是一种由一个主题以及多个插部反复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其结构特点:A+B+A+C-------+A(A是主题,B、C代表插部)。这种形式可作为独立的乐曲,也可作为奏鸣曲、交响曲或协奏曲的末乐章。
海顿《匈牙利风格回旋曲》、韦伯《华丽的回旋曲》莫扎特的《A小调钢琴回旋曲》都是这类作品的佳作。
即兴曲(Impromptu)
这是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舒伯特创立的一种钢琴小品体裁,乐曲带有即兴创作的特点,结构短小、精炼,每一首都有鲜明的意境。舒伯特共创作了两组共8首即兴曲